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
媒体聚焦
北斗护航万里海疆——北斗水上交通运输分理服务中心成立两周年纪实
2025-07-11 文章来源: 中国水运报

2023年7月,随着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的一纸批复,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正式获得北斗三号民用分理服务资质,开启了北斗系统在水上交通运输领域规模化应用的新篇章。七百多个日夜过去,北斗水上交通运输分理服务中心以“敢为天下先”的担当精神,在万里海疆上描绘出一幅智慧航海的新图景。

站在两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一组组数据令人振奋:累计发放北斗卡31000余张;服务覆盖2300余艘商船、2700艘公务船艇;实现全国公用干线沿海航标北斗终端全覆盖……这些数字背后,是北斗系统为水上交通安全保驾护航的坚实足迹,更是中国航海保障事业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实践。

 

织密海上安全网: 31000张北斗卡守护航行安全

在上海航标处北斗水上交通运输分理服务中心的电子大屏上,闪烁着数千个移动的光点——这是装载北斗终端的商船实时航行轨迹。自2023年7月获批北斗三号民用分理服务资质以来,北斗水上交通运输分理服务中心已累计发放约31000张北斗卡,其中包括8000张北斗三号短报文卡。在这些卡片中,商船用北斗三号短报文卡约2300张,公务车船用北斗三号短报文卡约2700张。

“每张北斗卡都是海上安全的‘守护者’。”上海航标处工作人员说。这些看似普通的卡片,实则是构建水上交通安全网的关键节点。装载北斗终端的商船,其航行轨迹、速度、航向等数据都能实时传输至北斗水上交通运输分理服务中心基础服务系统。海事监管人员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对船舶的精准定位和跟踪,为海上交通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在公务车船领域,北斗终端的安装打破了信息壁垒。“现在我们的执法船艇就像装上了‘天眼’,不仅能实时掌握自身位置,还能与其他执法单元共享信息,构建起真正的立体化监管网络。”公务车船不仅实现了自身位置与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更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海事监管网络,显著提升了海事部门的应急响应与指挥调度能力。

航标“开口说话”:北斗赋能航海保障

依托北斗三号区域短报文透明传输特性,北斗水上交通运输分理服务中心创新构建了智能感知服务系统,为航海保障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过去发现航标故障主要靠定期巡检,现在通过北斗系统,我们能实现主动监控。”航保技术人员说。如今,全国公用干线沿海航标已实现北斗航标遥测终端全覆盖。这些“会说话”的航标可以通过北斗短报文向岸基传输工作状态信息,包括位置、灯器状态、环境感知数据等。岸基用户则可以通过遥测或召测指令,实现对航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航标维护工作从被动变为主动。一旦航标出现故障,监控中心能够第一时间收到报警信息,并及时安排维修,确保航标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除了航标管理,北斗短报文技术还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沿海及远海水文站通过北斗短报文技术,实现了水文气象数据的实时回传,为海洋气象预报、灾害预警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生命守护者:北斗构建海上应急通道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上作业人员的安全保障需求日益突出。北斗水上交通运输分理服务中心基于北斗三号短报文技术,打造了个人遇险搜救应用系统,为海上作业人员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

“从发出求救信号到搜救中心接收,整个过程仅用时数秒,定位精度达到米级。随着系统在远海风电场、海洋牧场等新兴领域的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海上作业人员将享受到这份‘北斗守护’。”上海航标处工作人员介绍。

该系统有效解决了中远海报警信息传输不畅、人员轨迹追踪困难、险情研判精度不足等问题。当用户发出遇险求救信息时。系统会立即将信息推送至海上搜救中心,同时向用户终端发送“已接收”回执。在救援过程中,系统还能实现救援信息的双向流动,大幅提升搜救效率和成功率。

两年来,北斗水上交通运输分理服务中心以创新为驱动,不断拓展北斗三号在水上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从船舶监管到航标维护,从海事执法到生命救援,北斗技术正在重型水上交通运输的每一个环节。

站在两周年的新起点上,北斗水上交通运输分理服务中心将继续深耕北斗技术应用,优化服务体系,让北斗系统在水上交通运输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为交通强国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
地址: 上海市虹口区四平路190号
电话:+86-021-66072880
沪ICP备19030618号-1
传真:+86-021-6607263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