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海洋测绘作为国家海洋战略的重要支撑,正经历着从传统到数字化的深刻变革。在这片广阔的蓝色疆域上,涌现出一批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科技工作者,他们用智慧和汗水,推动着海洋测绘技术的进步,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上海海图中心数据信息中心副主任朱晓华正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从一名普通的海图编绘员,到智能航海保障领域的技术专家;从传统测绘的“小笔尖”,到数字海洋的“大数据”,朱晓华用17年的坚守与拼搏,诠释了新时代海洋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她带领团队勇立数字化潮头,打造数字海洋“一张图”,推动海图数据产品交易流通,为海洋科技人才培养倾注心血,用实际行动绘就了数字海洋的新蓝图。
破冰者 从传统测绘到数字航保
2007年,朱晓华怀揣着对海洋的热爱,投身国家海洋测绘事业。17年来,她亲历了从传统测绘到数字测绘的转型,从海图编绘、电子海图技术服务到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三维电子海图研发,她始终奋战在海洋测绘一线,凭借着对技术的不断钻研,从一名普通的海图编绘员成长为智能航海保障领域的技术专家。
刚入职时,朱晓华主要承担的是海图编绘的工作。“海图上的每一条线、每一个数字、每一组海图符号,都影响着船舶的航行安全,作为编绘员,我必须用心、细心、耐心做好每一幅海图。”朱晓华说。在日复一日的海图编绘工作中,她很快熟悉了海图生产的作业流程,专业能力也得到了极大锻炼。
“我很幸运,赶上了国家测绘与地理信息行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16年起,朱晓华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海洋地理空间信息数据收集和产品研发上。面对新的工作内容,朱晓华持续跟踪行业发展动态,及时跟进测绘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她的微信收藏夹里,总是收录着测绘与GIS、海洋测绘、数字城市、数据治理等一系列的知识。
如今,朱晓华主持编制的《中国沿海港口航道图改正通告编写规范》已作为交通运输行业标准颁布实施,并受邀作为行业专家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撰写的论文屡次获评中国航海学会测绘学组优秀论文。
开拓者 在数据“蓝海”中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数字化、智慧化发展的浪潮中,新技术、新装备、新软件不断涌现,朱晓华深知,不创新就会被淘汰。
作为“云图智航”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朱晓华带领团队紧扣海事测绘主业发展,将海事测绘与GIS、遥感、卫星导航一体化技术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海图数据集聚优势,构建“1+1+N”海洋地理空间数据服务体系。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朱晓华敏锐地意识到数据要素的价值。她带领团队精心打磨数据产品“海情数知”,成功挂牌上海数据交易所,成为上海数据交易所首批20家挂牌成员单位之一,也是国家部委首家、交通运输行业首批大数据应用挂牌单位。
在她的推动下,民用海图数据产品成功在上海、杭州、深圳等多家数据交易机构挂牌,数据交易额突破千万,成为航运交通版块数据产品标杆,并获得上海数据交易所2022年度数据产品奖。2024年,其主持申报的《新型基础测绘数据生产服务体系》入选国家数据局首批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贡献了力量。
科技研发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海图符号的国际通配、海图陆图标准的统一、数据的多级分类显示、产品选型与实际应用的匹配……一个又一个的难题等着朱晓华和她的团队攻克。“时常会因为问题难以解决而感到焦虑和烦恼,有时也会想放弃,但冷静之后又会继续坚持。”朱晓华说。在她的带领下,“云图智航”团队迎难而上,先后攻破海陆数据无缝拼接、多尺度数据分级多维可视化表达、地图跨地域自适应转换等多项关键技术。
春种秋收,耕耘有获。朱晓华本人主持的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取得软件著作权22个,荣获“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金奖”、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数智港航”数据创新应用大赛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引航者 在人才培养中传承“蓝色薪火”
2021年,朱晓华被推选为上海市杨浦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在人大履职期间,她多次参加社情民意征集活动,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做群众的“贴心人”,不断通过解决“关键小事”体现“民生善治”。在她的努力带动下,社区居民的“买菜难”、“就医难”等问题逐一得到解决。
她热心公益,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爱心义卖、图书驿站、绿色家园、助老助残等志愿活动,还是上海市进博会、上海航海博物馆等多项大型活动的志愿者。2023年,其被评选为上海市杨浦区“十大社区青年先锋”。
主责主业之外,朱晓华还有另一个身份——航海科普大使。她组建青年志愿者队伍,开展“水上安全知识进校园”“数字导航助力海豹救援队”等公益活动,传播航海知识和海洋文化。
“人大代表的身份为我向外界传递行业声音提供了平台。我们在提升海图服务能力、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等方面的建议都可以通过提案的形式向政府部门反映,在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的同时,也能让外界更多地了解海洋测绘和航海保障行业。”朱晓华说。
人才培养方面,作为数据信息中心的副主任和“云图智航”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朱晓华始终将团队专业骨干力量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
朱晓华带领团队扎实开展技术创新,解决海图数据产品研发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带领青年职工参加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国际会议,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与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了智慧海洋空间信息联合实验室、航海保障大数据应用技术实验室,共建行业发展生态圈,为航海保障事业锻造了一支科技“铁军”。
通过劳模大讲堂、经验分享、革新成果交流以及对外横向交流等形式,推动团队成员互相分享、互相启发、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团队多人取得国际海道制图师、国家注册测绘师、数据治理专家等资格认证;团队成员在QC活动评选、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数字工匠技能比武上斩获荣誉。
同时,朱晓华也注重让团队成员在实际的科研任务中锻炼能力。每当接到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时,她都会组建小组,让负责不同领域的成员进行头脑风暴,在思维的碰撞中汲取火花。“我鼓励团队成员主动当导师,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教给别的成员,让能力在教授过程中实现质的提升和飞跃。”朱晓华说。
廿载测绘风雨路,方寸之间绘蓝图。从“小笔尖”到“大数据”,从浅蓝到深蓝,从万里东海到地球两极,从传统测绘到数智航保,朱晓华把自己融入了海事测绘,把坚持、热爱、执着都献给了海图事业。她是海洋画师,她是测绘巾帼,她是数字工匠,她用智慧和汗水,绘就了数字海洋的新蓝图,为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