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海图中心办公楼二楼,有一块可视化智慧大屏,编绘、出版、发行等动态数据通过丰富的可视化手段展露无遗,“窥一屏而知全貌”。这块大屏是上海海图中心重要的展示窗口,也是其推进数字化转型的生动缩影。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回望过去两年,一幅砥砺前行、追求卓越的立体奋斗图景在上海海图中心生动舒展。“我们铸牢‘主角’意识,以‘图联全球、数通未来’为方向,以‘一图一数、双轮驱动’为重点,加快海洋空间地理大数据转型步伐,推动海图‘上云、用数、赋智’。”上海海图中心主任吴龙乐说。
抢抓机遇 精细谋划数字化转型
方向是行动的指南,规划是实践的先导。上海海图中心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方向,抢抓机遇、精细谋划,将数字化转型列为“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工作内容,立足实际做好规划,为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顶层设计上,上海海图中心构建“1+1+N”海洋地理空间数据服务体系(即1个数字底座、1个数据中台、N个智能应用),以全球航海安全数据系统为基础,以建设和完善中国海陆融合一张图为抓手,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开发了全国注册用户最多的海上智能导航App、国内首个电子海图桌系统、全国首个数字孪生水深大数据平台等,有效拓展服务领域,同时开发了智能AR监管平台、智能航保服务平台、商渔船碰撞系统等应用,持续夯实海图编绘生产体系、航海图书印刷系统、航海图书发行体系、安全网络系统一体的综合航保服务体系。
方法路径上,上海海图中心制定下发《全面推进转型发展工作规划(2022—2025年)》,明确“四个一”工作路径,成立20个工作小组,明确数字化转型重点工程,以实现从传统海图到数字海图、从生产驱动到创新驱动、从海图制造到海图“智”造、从产业外围到产业头部的深度转型为具体方向,形成兼具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的工作体系,为构建“赋数字之能、聚产业生态、引行业发展”的数字海图体系锚定了路线图。
落地举措上,上海海图中心聚焦努力成为海洋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价值创造者、规则制定者、产业引领者的目标,以工作规划为指导,各工作小组先后出台各条线工作方案,实现从战略谋划到实践落地的靶向贯通,完成从“规划图”到“施工图”的逐层分级。
上海海图中心抓住发展先机,放大比较优势,积极拥抱数字浪潮,不断加强统筹协调,上下齐发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为构建海图现代化发展新格局培育了一方沃土。
开拓创新 推出高质量数据信息服务
在顶层规划的指引下,上海海图中心积极探索,结合实际开拓创新,不断挖掘数据潜能,推出高质量数据信息服务,推动数字化转型不断迈出新步伐、实现新突破。
2021年11月,中国沿海民用海图数据产品——“海情数知”正式在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上海海图中心成为国家部委首家、交通运输行业首批大数据应用挂牌单位,通过上海数据交易所达成的百万级数据产品交易,为海岸带管理、海洋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等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撑。2023年,“海情数知”再次上架深圳数据交易所,上海海图中心数据交易产品矩阵进一步丰富。
2022年7月,上海海图中心智慧海洋空间基础数据创新研究院在福州正式揭牌成立。同年12月,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大数据中心揭牌成立,与上海海图中心按照“一门两牌”方式运作,通过以海图大数据为基础、涵盖航保履职各业务的航海保障大数据体系为航运安全、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保障。
2023年5月,上海海图中心结合主题教育,与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联合成立“航海保障大数据应用技术实验室”。同年8月,上海海图中心举行“海图数据服务基地”授牌仪式,为国信司南、浙江易航海等四家单位授牌,借助海图服务网点优势,打通海图产品与航行用户之间的“最后一百米”。
福建是“数字中国”的孕育地,福州是“数字福建”的先行实践地,上海海图中心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编制并发布了全国首幅渔业专题电子海图,为福州沿海海域提供渔业数据、海洋空间基础数据“一张图”成果,有效助力“数字福州”“海上福州”战略实施。
同时,上海海图中心主动与多家单位开展合作,推动原始创新加速由“高原”向“高峰”再向“群峰”蝶变。
2023年12月,上海海图中心与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共建三明市格物智能应用技术研究院,合力开展科技创新,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成立三明市格物智能应用技术研究院,不仅是为了助力‘数字福州’战略实施,更深层次是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是我们深入落实沪明合作的具体行动。”上海海图中心海图业务科科长陈磊说。
矢志耕耘结出累累硕果,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上海海图中心佳绩频出。2022年,《上海重点水域全要素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获“上海市产业协同创新项目”奖,《基于海上智能导航移动端应用服务关键技术》入选交通运输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2023年,《中国海陆一体化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项目获“2023年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金奖”。
服务大局 海陆融合一张图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上海海图中心具有地理空间数据规模和数据应用优势,在数字底座不断夯实的同时,乘数效应不断释放。
2023年9月,上海海图中心研发的“海陆融合一张图”服务平台亮相2023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成为瞩目焦点。目前,该平台已正式确立为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大交管”平台的官方用图,已为近百家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航海机构提供服务,有效解决了交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长期以来面临的需求难题。据悉,“海陆融合一张图”平台已先后斩获交通运输部智慧航运数据创新奖、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奖项。
“我们正在积极推进‘海陆融合一张图’二期项目,二期进一步完善了矢量化瓦片海图数据服务的应用,可以满足专业化电子海图用户的使用需求。更值得一提的是,二期开发的矢量瓦片采用了OGC(开放地理空间信息联盟)国际标准的API(应用程序接口)对外提供数据服务,使得平台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能够满足各类应用系统的数据接入。”上海海图中心数据信息中心主任朱利安介绍。
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成果丰硕,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上海海图中心积极融入水上交通运输领域应用北斗的浪潮,于2023年7月将其开发的“海E行”App接入北斗定位导航服务功能,为用户提供更为精准的航海保障服务。
据悉,“海E行”App将电子海图、水文气象等多元数据“搬”到了线上,可向船舶用户及时推送航行警告、潮位、极端天气预警等信息,能够高效协助港航企业合理调度船舶、科学规划航线、合理配载,最大限度发挥船舶运输承载能力。目前,“海E行”App用户注册量已超180万,日调用北斗量超亿次。
此外,上海海图中心还成功办理了国内首张基于北斗技术的多功能集成系统(MIBT)电子海图授权书,有效促进了北斗系统在水上交通运输领域的推广应用。
在服务行业的同时,上海海图中心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发挥自身优势,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海事开创现代化发展新格局中积极展现担当作为。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的统一部署下,上海海图中心收集、梳理、挖掘相关数据,积极做好航海图书资料的编制、出版工作,出版发行《地中海航行指南》《波斯湾及西阿拉伯海附近航行指南》等中文版航海图书,为中国船舶安全便利航行提供了参考,也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经济的融合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
百舸争流千帆竞,勇立潮头敢为先。“我们将全力推动海图中心从‘数字’到‘数治’再到‘数智’的迭代升级,以数字赋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构建海事现代化发展新格局作出新的贡献。”吴龙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