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
媒体聚焦
【专题】深耕一体化 共绘新蓝图——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推进海事航保一体化融合发展纪实
2020-11-22 文章来源: 中国水运报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绘就海洋强国的画卷就此拉开。2019年9月,《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正式印发实施,建设交通强国的号角正式吹响。国家战略“大写意”之下,海事如何细绘由浅海走向深蓝、全面推进海事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

立于全局、计之长远,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作出了构建“陆海空天”一体化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推动海事监管和航海保障一体化融合发展的重要决策。作为我国三大航海保障中心之一,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以舍我其谁的担当,与辖区海事部门勠力同心,积极探索一体化融合发展的路径,开创了海区安全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


顶层布局 制度先行


“一体化融合发展是助推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推进航海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为航海保障事业自身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以下简称“东海航保”)主任谢群威一句话道出了海事监管和航海保障一体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他看来,只有融合才能大,只有融合才能强,只有融合才能展现更好的作为。

而要推进融合,首先要破除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通过建立有效的融合机制扫清一体化的障碍,以服务大局、协调发展的建设方案和紧密衔接、互为支撑的体系机制为一体化建设筑基定框。为此,东海航保在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关于海事监管和航海保障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印发了本级实施方案,明确了14个方面的具体推进任务和3项保障措施。

对内,拧紧责任链。着力健全一体化融合发展工作机制,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办公室牵头协调推进、相关处室(尤其是业务处室)负责条线推进、基层单位具体落实的工作局面。同

时,将一体化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实行方针目标管理,强化工作执行考核和监督指导。

对外,画好同心圆。立足于航标导航、海道测量、海图编绘、水上安全通信的基本职能,建立与各海事局完善的信息通报和沟通协调机制,深化在安全通航、应急反应、海上搜救、溢油清污等方面的实质性联动,并以此为突破口,层层深入,在人员发展,应急互联,基层党建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共建机制的落地,为海事监管与航海保障真正实现“心连心、情系情”的大融合破除体制障碍。

“到目前为止,东海航保与辖区内五个直属海事局均已签订一体化融合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合作备忘录,初步建成了涵盖中心本级、基层单位、一线站点三级的上下贯通、层层递进的融合发展体系。”谢群威告诉记者。

为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东海航保还定期向辖区省市政府报告一体化融合发展工作,今年4月初分别向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政府报告工作,通过报告提出与地方“十四五”规划对接,推进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两省一市分管副省(市)长批示给予支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海航保创新性地与福建海事局在厦门通信中心建立了一体化融合发展示范点,在水上安全通信、数据资源共享共建、财务运维个性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文明共建、党群融合等方面先行先试,树立了融合标杆,以示范效应带动了福建辖区乃至整个海区的海事监管和航海保障向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融合。


需求为导 技术为核


如果说立足顶层规划布局、打造融合机制为一体化融合发展扫清了结构性障碍、搭起了结构骨架,那么立足于海事监管需求、提升支撑服务能级便是为海事航保一体化建立血肉联系。

“贵局对辖区浮标布设、维护工作总体评价如何?有什么新需求?需要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在哪些方面给予配合支持?”

“贵局对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在航标应急方面工作评价如何?这方面贵局有哪些需求?”

“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正在推进航保数据服务中心建设,贵局希望提供哪些方面数据服务?”

这些问题来自于去年6月初东海航保向辖区直属海事局发送的《海事监管对航海保障服务需求调研问卷》。“需求问卷”的背后,是东海航保人积极作为、主动为海事监管和航海用户提供“优质菜单服务”的良苦用心。

据介绍,2019年起,东海航保针对海事监管工作现实需求,组织编制了航海保障支撑海事监管工作的产品及服务清单,着力为海事监管工作提供菜单式服务。今年以来,东海航保又通过中心官方微信集中向社会策划和推送了一批海事航保服务产品,旨在促进信息共享,提高一体化融合效率。

截至目前,东海航保从海区内直属海事局共征集到115项需求,其中37项已完成、54项正在推进、16项已纳入“ 十四五”实施。

“用户想什么,我们就抓什么,我们就推进什么。”谢群威告诉记者,在推进一体化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东海航保始终坚持需求导向,把用户的需求作为做好航海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把干事创业的成就感体现为广大用户的获得感。

在坚持需求导向的同时,东海航保紧紧抓住“技术支撑”这一关键,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做好航保服务。近年来,中心大力推进航海大数据建设,为航运经济发展提供了“海事数据红利”——

全力推进全球航海安全信息系统建设,加强与地方航运交通部门的大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着力解决海洋、海事等多源异构信息有效共享、数据高度融合等问题,为航运经济发展注入数字新动力;

开发的“海陆融合一张图系统”,数据覆盖整个中国陆地和领海区域,可推动公路、铁路与水运一体化管理;

利用AIS数据,在长江口深水航道,分析船舶轨迹,制作轨迹热力图,为包括海事监管在内的有关部门提供数据信息服务。为浙江海事局提供2019年浙江沿海主要港口、航道船舶AIS流量统计分析;

完成黄浦江、长江口深水航道和洋山港全海域三位海底地形建模,结合区域遥感、高程数据,利用三维可视化工具实现长江口和洋山港海域交通环境全景三维展现;

开发AR融合视频数据系统,为黄浦江水域安全监管提供新型服务。

以技术创新支撑需求导向,东海航保研发的最新科技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水上交通安全保障服务中,为广大港航企业带来极大便利。按照智能航保服务布局,江苏、浙江、福建智能航保数据服务中心先后挂牌并开始运作;2020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海上无线电气象传真业务,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的业务空白;组织开发海E行系统升级版,开发了航行警告、航行通告的推送功能,实现了移动终端一站式浏览海图、查询数据;开发海图桌产品,为海事监管、港口建设部门等提供便利服务……东海航保全力加强智能航保建设,航保服务的便捷度和体验度持续提升。


精准发力 合力攻坚


海事航保一体化融合发展不是单向发力,而是合力攻坚,东海航保与辖区海事局在关系国计民生尤其是航运业发展的重大工程和活动中,以一个拳头出击,精准发力,融合力度不断加大。

长江口南槽航道是中小型船舶及浅吃水大型船舶进江出海的咽喉要道,推动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不仅关系航运行业本身,更牵动着长三角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是在2018年的最后一天宣布开工的,那天我就站在码头上,特别冷!”回忆起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开工时的场景,谢群威记忆犹新。那时,他是上海海事局副局长,他清晰地记得,在这项关系着缓解深水航道压力、提升长江口通航能力的重点工程中,东海航保与上海海事局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在一天之内就将调标公告中公示的95座航标全部调完,打出了漂亮的配合拳,共同展现了海事担当与海事力量。

为确保这一工程有效实施,东海航保累计完成了面积34.8平方公里、480测线公里的单波束交工测量以及面积近46.7平方公里、2200测线公里的多波束全覆盖扫海测量工作和《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6.0米航道交工测量水深图》绘制任务;完成了115座航标调整和设置工作;完成对《长江口南槽航道(一)》《长江口南槽航道(二)》《长江口南槽航道(三)》等海图的调整工作。

通过上海海事局和东海航海保障中心的共同努力,南槽航道今年5月份日均船舶流量约524艘次,较3月份增加44.09%,航道通航密度和高峰时段时长持续上升。同时,南槽水域进出口大吃水船舶占比大幅提升,其中5月份7米以上吃水船舶日均进出口总量约32艘次,较3月份增加58.06%;8米以上吃水船舶日均进出口总量达3艘次,较3月份增加132%。一体化融合发展促进了海事整体工作,辖区港航企业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今年部海事局下发《关于开展水上无线电秩序管理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东海航保整合内、外部资源,点、线、面、块多维度结合,切实发挥专业优势,助力水上无线电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在专项整治工作中,东海航保相关基层单位主动对接辖区海事部门开展联合行动,在各自专业领域贡献航保智慧。上海海图中心利用动态感知平台的视频图像感知与数据融合分析能力预判选取可疑船舶目标,定向跟踪并远程纠违,成功协助吴淞海事局提升对AIS未保持正常工作状态等违法行为的查处能力;宁波通信中心配合宁波海事局开展上船执法检查,利用专业手段检测AIS设备静态信息、VHF船台设备发射功率等,并协助海事部门查处私装船用VHF设备、VHF天线数量与船舶证书登记信息不一致等问题;福州通信中心参加福建海事局组织的水上无线电秩序管理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并在会上介绍AIS智能检定仪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为整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合则两利。东海航保还联合浙江海事局实施象山女英礁灯浮设置;配合福建海事局加强海上风电场安全保障;会同江苏、连云港海事局开展江苏沿海航路测量;持续推动E航海建设,扩大E航海工程试点范围……“像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作为亲历者和见证者,我能深切体会到,海事近年来改革发展取得的新成就,离不开海事监管和航海保障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入。”谢群威表示。

据统计,自2019年1月起,东海航保为辖区海事局提供累计1600余幅最新版海图及各类数据服务,今年以来,共启动航保应急反应86次,应急抛设实体航标76座、虚拟航标76座,实施应急测量11项共676.24换算平方公里。

星光不负赶路人。自大力推进一体化融合发展以来,东海航保所辖海区实现应急反应响应率、完成率100%,遇险电路畅通率100%,安全信息播发准确率100%。


“陆海空天” 大有可为


今年10月23日-24日召开的直属海事系统航海保障和财务工作会议上,部海事局局长曹德胜指出,我国海事系统将按照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的总要求,对标国际一流海事发展水平,构建形成多维感知、全域抵达、高效协同、智能处置的“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这为海事监管和航海保障一体化融合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提供了战略性新机遇。

“我们将坚持一体化融合发展需求导向,在构建‘陆海空天’一体化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中认真找准定位,抓好落实。”谢群威表示,东海航保将优化协调对接机制,推进北斗在内河水网区域的应用,无人测量船在内河湖泊等浅水域航道水深测量,推动内河电子海图和沿海电子海图对接,共同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发挥大数据在地方智能航运建设的作用,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为海事监管提供技术支撑是我们的基本职能,也是我们融入‘陆海空天’的切入点。”谢群威介绍,未来东海航保将与东海海区各海事监管部门一起,着力优化辖区水域航标配布格局,有序推进多功能航标研究与建设;稳步推进长三角地区AIS基站补点建设,为海事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优化水文、北斗CORS(北斗连续运行参考站)站网和测绘基地空间布局,推动建设“陆海空天”多平台协同作业的一体化测量体系,实现测量能力向深远海区域扩展。

此外,东海航保将加快航海保障关键性新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航保支撑能力。加快推进沿海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为海事监管提供有效通信手段;加快推进大型测量船建造工作,力争三年内形成深远海测绘能力。加速航海保障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拓展服务海事监管能力。有序建设海图数据服务平台,强化集电子海图、电子江图、综合地理信息为一体的“海事一张图”服务;探索航海保障中心开展海事大数据分析,拓展服务新功能;整合航海保障数据信息资源,推进E航海示范项目建设,形成符合国际标准的E航海海事服务集,为海事安全监管提供全面、精准、及时的数据服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将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更大力度把海事监管和航海保障一体化融合发展向纵深方向推进!”谢群威字字铿锵地说:“东海航保将以打造‘五个一流’为发展目标,加快构建以‘一幅图、一张网、一朵云’为框架的智能航保服务新模式,更坚定的融入“大交管”体系和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在构建‘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的新征程中当好先行、做好支撑。”

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
地址: 上海市虹口区四平路190号
电话:+86-021-66072880
沪ICP备19030618号-1
传真:+86-021-66072634
友情链接